(网络图片,图文无关)
公司董事长李国炜产生这个大胆想法时,日本的大品牌马桶盖在中国年销量已超过了30万套,占据大份额的市场,可他仍觉得留给他们的空间还有。
一组数据是这样的,日本、韩国智能马桶盖的普及率达到百分之八九十,甚至大部分公共卫生间都奢侈地用着智能马桶盖。
“中国去年智能马桶盖销量在300万套以上,但普及率不到1%,国内智能马桶盖的市场远没有饱和。”李国炜说道。
如何从日本马桶盖手中抢下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?李国炜开始给这些大牌马桶盖挑刺。
宁波装饰网了解到,冲洗是智能马桶盖的核心功能,可该公司发现,从日本海淘回来的马桶盖喷杆都是直条形的,可移动的范围小,这也意味着冲水的角度只能在很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调整,不能迎合不同体形、不同坐姿的人群冲洗角度的变化,消费体验有缺憾。
而且,日本的喷杆到了中国还容易水土不服,因为日本自来水前期都经过净化处理,可以直接饮用,日本马桶盖根据当地水质来开发,遇上中国各地不尽相同的水质状况,极易在产品内部结成水垢,自然状况百出。
痛点便是商机,该公司的马桶盖研发最初就是着眼于喷杆的改良。
喷杆上附着好多个细小的喷口,若要让喷水的覆盖范围更广,可以把直杆变成弧形的弯杆,形成扇形发散式移动水流,喷水的角度和范围自然就大了。也正是这个“弧形的设想”让慈溪这家公司拿到了第一个发明专利。
据宁波装饰网了解,弧形喷杆带来另一个惊喜,它节省了喷杆的行程空间,再加上该公司对产品内部二十多个电子零部件进行集成化设计,重新排列组合,使得庞大的马桶盖“瘦身”了。
“这原理就像手机的电路板越做越薄一样,用上了更精密的部件和更优化的结构,体积自然变小了。”李国炜说,空间的剩余让他们想到了重新设计马桶盖的外观,于是全世界最薄的智能马桶盖诞生了,只有八公分厚度,这相比市面上在售的最薄13公分厚的马桶盖要轻便了许多。
马桶盖“苗条”了,公司也因此接到了美国、欧洲等地多家知名电气公司抛来的“橄榄枝”,产品得以迅速进入欧美市场。
该公司很自信,给这款马桶盖定了个比日本松下还要贵200元的价格,但依旧业绩不俗,第一年便卖出了四五万套。
“这只是个案例,告诉你我们企业在做些啥。”李国炜称自己的企业为“产品升级师”,他说,他们目前在做的产品其实市面上都有,就像马桶盖已经诞生很多年。他看中的是中国高端需求很庞大,但很多人都跑到国外去购物,说明很多产品的供给结构出了问题。这给了他们企业进行再设计的空间。
于是,在慈溪这家公司你看不到轰隆隆的生产车间,只有安静的实验室;你也看不到成群的工人,只有十几号科研人员,产品制造80%外包,只有少数核心部件自己生产。
创意很多时候或许就是一个细微的改变,而正是这个改变决定了市场占有率和产品差异。比如,给智能马桶盖添加一个儿童用的小马桶圈,便能迅速火了一把。公司成立短短一两年时间,企业年产值已达到1.4亿元。
(文章转自:国搜浙江)